北京时间3月12日凌晨消息,外媒近日刊文称,有些中国内地企业发现在香港市场上借贷已经不再那么具有吸引力,而此前这一度是种迅速而容易的来钱办法。
最近几年以来,从小型制衣厂到大型钢铁公司等许多中国内地企业一直都在从香港的银行那里借入贷款,然后再把现金存在回报较高的内地银行账户里。这种贷款在2013年达到了56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而该现象的出现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与香港的利率相比,中国内地的利率较高;而与此同时,人民币兑港币的汇率则有所上涨。
但在去年,人民币汇率开始下跌。自2014年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下跌了3.5%。据汤森路透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香港各银行向中国内地企业提供的贷款总额达到了555亿美元,在香港贷款总额中所占比例为60%,低于2013年的71%,原因是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形势下,内地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增长受到了削弱。
分析师指出,随着中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而美联储则准备在今年晚些时候加息,在香港借贷然后存在中国内地的做法应该会在未来几个月时间里受到更大挫折。
惠誉评级的金融机构高级主管Sabine Bauer称:“很有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况是,中国内地企业对(香港)贷款的需求将在今年有所下降,原因是中国的融资状况有所改善。”目前,香港与中国内地之间的利率差正开始收窄。
举例来说,金融和贸易服务提供商远东宏信本月从香港的银行那里借来了3.5亿美元贷款,该公司为这笔资金支付的利率大约为3.2%,也就是比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高出2.5个百分点。在去年8月份,远东宏信旗下部门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在内地借贷9亿元人民币(约合1.44亿美元)时则不得不支付6%的利息,相当于前者的近一倍。
基于中国人民银行的一年期基准利率计算,如果现在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在内地借贷,那么将需支付5.35%的利息。
远东宏信的一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在香港借贷的原因是其融资成本“合理”。她表示,当该公司需要在国外市场上使用的流动资本时,通常倾向于在离岸市场上借债。
而在中国放宽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内地的贷款量正在大幅增长。在今年1月份,新贷款量达到了1.47万亿元人民币,创下五年半以来的最高水平,较去年12月份的6970亿元人民币增长了一倍以上。
中国人民银行在去年11月21日下调了基准利率,这是该行自2012年以来首次降息。而在今年2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则下调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是释放可用于借贷的资金,随后又再度降息。
与此同时,人民币则正在走软。摩根大通的亚洲利率和外汇策略师Ying Gu表示:“许多中国企业都对在离岸市场上借入美元债务变得更加谨慎,这不仅是因为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同时也是由于可能需要面临的外汇风险。在过去,从香港的银行借入美元计价贷款的中国内地企业不一定会对冲外汇风险,原因是这样做会提高成本。而随着美元走强,持有美元计价债务的成本正在变高。”
另外,许多公司已经开始着眼于在离岸市场上借入欧元或日元债务。自去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已经上涨了23%,而兑日元汇率也已经上涨了11%。
据数据提供商Dalogic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第一家发行欧元债券的公司,该公司在2013年9月份发行了5亿欧元的债券,这是一项总额20亿美元的债券发行交易的部分内容。自那时起来,已经有九家中国企业发行了欧元计价债券。举例来说,今年2月份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发行了相当于11.5亿美元的欧元计价债券。
不过,由于许多中国企业正在收购离岸资产的缘故,中国内地以外市场上的借债量应该会继续在一段时间里保持在较高水平。据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透露,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正寻求获取一笔15亿欧元(约合17亿美元)的三年期贷款,以便为其收购法国酒店集团Louvre Hotels Group的交易提供融资,后者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100多座连锁酒店。锦江国际酒店集团则拒绝就此消息置评。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的亚太地区辛迪加贷款部门主管Atul Sodhi表示:“成本并非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借债的唯一理由,许多企业在离岸市场上借债的目的是扩张国际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