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豁免私募基金税收后,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26日宣布,香港全面豁免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交易印花税。香港政府预计每年会减少2亿元港元税收,但预计将刺激港股交投,可抵消影响。业界预料至少20只ETF、共计10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业务可因此受惠。
2010年,香港政府曾建议将港股占相关指数比重不高于40%的ETF纳入印花税宽免范围。随后的3年内,上市交易的ETF数量由当年年底的69个大幅增加至2013年底的116个,每日平均成交金额由24亿港元升至37亿港元,令香港成为亚太区最大的ETF市场之一。
但无论是ETF发源地美国还是欧洲,抑或是主要竞争对手新加坡,早已全面取消了所有ETF的交易印花税,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降低交易成本,然而香港却落后了。
目前,在全球2万亿美元的ETF市场中,美国主导了1.48万亿美元,其中跟踪标普指数的ETF就占到3700亿美元。而在香港,根据港交所统计,ETF规模最大的产品依次是跟踪恒生指数、中国A50和沪深300指数,合计规模超过九成。在香港与内地即将落实基金互认的框架前提下,仍然保留对港股占比较高的ETF的交易征费,显得不合时宜。
据业界人士分析,欧美和亚太区主要金融市场早已取消了对ETF交易的印花税,香港终于迈出了这一步,对ETF产品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香港财政司当天还公布,将加强金融基建,包括积极推动电子支付系统,引入无纸化证券市场制度并加强本地债券市场,以配合国家加快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曾俊华透露,香港与内地监管部门关于基金互认的谈判已基本达成共识,会尽快安排落实。
此外,香港政府还将检讨跨国集团处理内部财政业务的利息扣税。举例来说,若一家跨国机构在香港成立亚太总部,要向位于泰国的子公司进行股东贷款,由于子公司没有在香港产生经济效益,根据反避税条例,香港总部获取的利息收入无法抵扣企业利得税,这在海外也并不常见。